新华社上海8月28日:加强科技支持上海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发展 新华社记者王默玲、董雪玲 停止、断电、读卡、检查、静电接地、加注……在上海自由贸易区临港新区平霄路油氢共建站,一辆氢能电池公交车正在加氢。临港新区投产氢能公交车16辆。根据规划,今年年底临港新区氢能公交车将增加到100多辆。 上海正在加快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。在8月27日举行的第三届上海创业创新青年50人论坛和2022年浦江创新论坛上,绿色低碳已成为一个共同的话题。近日,上海密集发布了《上海市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行动计划(2022-2025)》、《上海碳峰实施计划》等绿色低碳相关计划和计划,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。 ——低碳技术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。在2022年浦江创新论坛上,全球技术供需对接平台正式启动,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发布“建筑能耗数据和减碳清单研究需求”希望通过会议技术供需对接平台,在建筑全生命建设、运维过程中采取各种绿色减碳措施。 像中国宝武这样有绿色转型需求的公司并不少,但转型意味着需要大量的科技创新来支持。上海除建设技术供需对接平台外,还在相关行动计划中提出,努力培育10个市级以上制造创新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、5个研发检验验证平台、5个大型企业研究所和新的研发机构。 ——新轨道产业集群效应开始显现。7月底,60辆崭新的重型卡车在上海国际汽车城等待出发。这些42吨重型卡车“喝氢吐水”,不产生废气。 这60辆重型氢燃料卡车的电池系统来自上海重塑能源集团。该公司董事长林琦表示,尽管氢能被称为当前的新轨道,但事实上,上海从20年前开始就一直在关注和培养这一点“冷门而小众”如今,这条新赛道的集聚效应已逐渐形成。 “目前,上海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有公司卡。最有价值的是,这些企业不懈努力提高工业化水平。”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促进中心主任张艳峰说。 ——绿色低碳产业布局面向全球市场。在哈萨克斯坦东哈州和中亚充足的光线下,一个30兆瓦的光伏电站正在吸收阳光。第三届上海创业创新青年50人论坛上发布的上海“创业创新十大优秀案例”中,环泰能源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绿色能源储备当选。 “截至2022年7月,我们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建设了6个380兆瓦的新能源电站。全部投入使用后,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0万吨,满足当地约60万居民对廉价、环保、可持续电能的需求。”环泰能源董事长南逸说。 不仅环泰能源,上海的新能源汽车也在海外市场开放,国内风电和光伏产品正通过自由贸易试验区走向世界。根据相关行动计划,未来上海将继续加强绿色技术创新、绿色金融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交流。 (责任编辑:admin) |